播放记录

艺术精神永存:纪念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录音师隋锡忠先生诞辰100周年

时间:2021-12-28 14:03:24阅读:593
今天(阴历11月24日)是电影艺术家、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录音师隋锡忠先生诞辰100周年。隋锡忠先生1921年出生在吉林永吉,1940年毕业于吉林工科学校,1942年与电影先驱吕宪昌、李光惠等一同毕业于&

      今天(阴历11月24日)是电影艺术家、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录音师隋锡忠师长诞辰100周年。隋锡忠师长1921年诞生在吉林永吉,1940年毕业于吉林工科黉舍,1942年与电影前驱吕宪昌、李光惠等一同毕业于“满映”,并在录音科担任录音助理,1945年进入东北电影公司并随之迁往兴山,介入建立了群众电影兴山基地。1949年东影迁回长春,于1955年正式更名为“长春电影制片厂”,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,号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。师长亲历了“满映”,东影,长影的汗青变迁,是新中国为数不多的第一代电影录音师。

      隋锡忠师长的首要电影作品有:《毫光万丈》、《内蒙古群众的胜利》(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并在国际电影节获奖)、《六号门》(获文化部三等奖)、《英雄司机》、《怒海轻骑》、《新局长到来之前》、《落拓不羁的人》、中苏合拍《风从东方来》等30多部故事片;苏联的《俄罗斯航天之父》、《本分》、罗马尼亚的《最后冬天》、朝鲜的《空中舞台》等30多部译制片;以及科教片50余部。1962—1969年期间一向在长影担任电影录音师兼录音车间主任。1970年下农村3年,1974年,因“样板戏”急需舞台扩声专业职员,师长被文化部选调到中心五•七艺术大学电影黉舍录音系任教,担负起为“样板戏”培育舞台扩声职员的重任。1978年调入北京电影学院,担任文革后首届(78级)电影录音艺术专业的筹建和教学事情,隋锡忠师长凭仗他多年从事电影录音事情的雄厚经验和胆识,带领师生们当场取材,自行设计施工,建成了电影学院自己的录音棚,为培育学生在录音教学上发扬了巨大感化。《田野》、《小院》、《结婚》、《我们正年轻》等(78级)学生功课,以及青影厂出品的能够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影片《》、《沙鸥》、《邻居》、《湘女萧萧》、《青春祭》等都是在这个棚录制实现。期间,师长还担任《樱》和《竹》两部电影的录音事情。

      隋锡忠师长平生从事电影和电影教育事情,在我国电影录音界号称鼻祖级的技术前驱,不但创作了很多经典电影作品,还培育出许多优异的电影录音师,包孕为朝鲜、越南、阿尔巴尼亚等多个国度培育了十多名录音人材,可谓桃李满全国。他们都是电影战线上的主力军,有许多学生和弟子屡次荣获金鸡奖及国表里各大奖项,他们代表着中国电影录音奇迹的成长和未来。

      据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老师王俊之回想:“那个时候没有隋老师带领我们系的课程建设,特别是艺术方面的教学事情,录音系就不会有这么顺利的成长。隋老师不但给学生教创作,还会帮助系里培育老师的创作。”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隋锡忠师长的弟子张瑞坤老师,凭仗《沙鸥》和《鸳鸯楼》前后获得过金鸡奖和金鸡奖提名。

      隋锡忠师长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,所培育的(78级)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,正是当代中国电影界最为醒目的一个创作群体——第五代电影人。他们为中国电影的成长成就了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。此中,张艺谋的御用录音师陶经现在被誉为“中国第一录音师”,并获得过无数国内国际大奖;现已是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主任的黄英侠教授,继续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电影人的重任。

      隋锡忠师长是一名学者型的电影艺术家,凭着对电影奇迹的执着和热爱,耐劳钻研,不竭探索,看待事情谨小慎微,敷衍了事,为了进修和领会国外最新电影技术和电影静态而苦学日语和英语,在电影创作和教学理论中发扬了很大感化。师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电影事情中,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、世界电影家协会、中国电子协会会员。虽然已于1981年离休,但他依然苦守着他所热爱的奇迹,除了讲课和学术交换,还翻译、编著出书了《电影的声音创作与录音工艺》、《电影剪辑根本》、《舞台扩声与音响艺术》、《舞台灯光利用技巧》、《家庭音响与家庭影院》等各类专业书本。

      2003年9月24日,隋锡忠师长离世,享年82岁。百年时光转瞬即逝,但师长匠心雕琢的作品永在,传承的文化精神永存。师长身上所展示的对艺术的执着与奉献精神,仍然感染着电影人,也会激励着新一代电影人继续为中国电影奇迹的成长立异而斗争。

      相关资讯

      评论

    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
      首页

      电视剧

      返回顶部

      电影

      会员中心